政经

陕西自贸试验区上半年新增市场主体13496家 成利用外资重要载体

7月31日上午,从陕西省政府新闻办举行的“上半年全省商务运行情况”新闻发布会上获悉,上半年,陕西自由贸易试验区新增市场主体13496家,新增注册资本685.75亿元。同时,不断深化与“一带一路”沿线国家经贸合作,1-6月份,全省对“一带一路”沿线国家和地区进出口212亿元,增长10.9%。

  

自贸区、国家级经开区已成为我省利用外资重要载体

  

陕西省商务厅新闻发言人、副厅长王运林介绍,陕西自贸试验区紧扣党中央、国务院赋予自贸试验区的战略定位,坚持以制度创新为核心,大胆试、大胆闯、自主改,扎实推进试点任务落实,建设成效不断显现。

  

今年上半年,自贸试验区新增市场主体13496家,新增注册资本681.75亿元。自2017年4月1日挂牌成立到今年6月底,自贸试验区新增市场主体4.8万家(为自贸试验区成立前存量市场主体2.56万家的1.9倍),新增注册资本6310.3亿元。

  

其中新增企业3.1万家(含外资企业409家),企业注册资本6290.1亿元(含外资企业注册资本25.85亿美元),新增注册资本亿元以上企业655家。

  

“自贸试验区、国家级经开区成为利用外资重要载体。”王运林说,1-6月,陕西自贸试验区新设外商投资企业46家,占全省比重的36.22%;实际利用外资16.14亿美元,较去年同期增长324.03%,占全省比重的36.75%。1至6月,我省国家级经开区新设外商投资企业20家,实际利用外资9.92亿美元,较去年同期增长414.95%,占全省比重的22.58%,占比持续提高,已成为我省利用外资的重要载体。

  

全省上半年全省进出口总值1729.3亿元人民币 同比增长0.82%

  

今年以来,面对复杂严峻的国内外形势,在中省关于推动消费平稳增长、促进形成强大国内市场等一系列政策措施作用下,全省消费市场总体呈现平稳运行的态势。上半年,全省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4523.96亿元、同比增长7.6%,较一季度加快0.1个百分点。其中,限额以上企业(单位)消费品零售额2280.56亿元,增长4.8%。应急商品数据库考核上半年位列全国第1位,市场监测工作排名全国第4位。

  

据第三方专业数据服务机构监测,1-6月全省网络交易额3564.7亿元,其中网络零售额500.7亿元;限额以上企业(单位)通过公共网络实现商品销售额247.87亿元,同比增长18.2%,高出限额以上消费品零售额增速13.4个百分点,较上年同期提高2.8个百分点。

  

1-6月,全省进出口总值1729.3亿元人民币,同比增长0.82%。其中,出口967.8亿元,同比下降8.58%;进口761.5亿元,同比增长15.9%。6月当月,我省进出口总值278.6亿元,同比增长0.91%,出口152.9亿元,同比下降11.51%,进口125.7亿元,同比增长21.66%。

  

长安号国际班列共开行846列 位列全国第一

  

不断深化与“一带一路”沿线国家经贸合作,贸易保持两位数增长。今年以来,陕西积极拓展与“一带一路”沿线国家的经贸合作,先后举办了丝绸之路商务合作(西安)圆桌会、中国(陕西)-柬埔寨贸易投资合作推介会、中国(陕西)—德国(拉滕市)经贸合作座谈会等活动,组织陕西外经贸集团等11家企业参加了首届中非经贸博览会,组织企业赴白俄罗斯、哈萨克斯坦、德国等沿线国家开展经贸促进活动。

  

1-6月份,我省对“一带一路”沿线国家和地区进出口212亿元,增长10.9%;其中,出口171.8亿元,增长5.5%,进口40.2亿元,增长41.7%。长安号国际班列共开行846列。其中,去程开行488列,回程开行358列,位列全国第一,是去年同期的1.55倍;重载率100%,位列全国第一;运送货物总重77.9万吨,位居全国第一,是去年同期的1.37倍。


来源:陕西新闻网


社交媒体分享

推荐阅读

热评